历史恰如人生,温暖的幸福时光总是那么短暂,寒冷的黑夜却总是那么漫长。
短短的98年,也就是一个世纪的时间,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仅仅是一瞬间;但人生只有几十年,几十年的时光给人生的感觉本就是恍如隔世,但是在异常黑暗的时代,这种感觉就更为强烈。
入主中原之前,蒙古族完全处在野蛮的游牧民族时期,而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。
蒙古民族与中原地区的差距,不是长城之南与大漠之北的距离,而是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萌芽阶段的差别。
蒙元王朝的统治,除了延续游牧民族野蛮的战争屠杀及疯狂的掠夺财富之外,就是对汉族人性的践踏、对中华文明的摧残。
根本而言,元朝对中原地区短短九十八年的统治,摧毁了汉族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、经济成就,文化传承,颠覆了人们的信仰、理念、生活习性,无论是生活在当时的百姓,还是留给后世的感觉,就是恍如隔世。
展开剩余90%谈到这个问题,就不得不分析一下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文明进化历史,否则无法真切感知彼此巨大的差异。
北方游牧民族漫长的文明进化过程与中原王朝的差距
与中原王朝同宗同源的匈奴,在草原沙漠中的融合发展
自从盘古开天地,三皇五帝到如今。
据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记载:
匈奴,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,曰淳维。唐虞以上有山戎、猃狁、荤粥,居于北蛮,随畜牧而转移。
父死,妻其后母;兄弟死,皆取其妻妻之。其俗有名不讳,而无姓字。
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后代子孙,叫淳维。
唐尧、虞舜之前,就有山戎、猃狁、荤粥居住在北方蛮荒之地,随着畜牧活动而迁徙。
据《列子·黄帝篇》记载:
“庖牺氏、女娲氏、神农氏、夏后氏,蛇身人面,牛首虎鼻:此有非人之状,而有大圣之德。”
夏后氏与我们熟知的女娲氏、神农氏等一样,最早都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、牛首虎鼻、蛇身人面的古老部落。虽然不是现代人类的面貌,但都有大圣之德。也就是都已经摆脱了野蛮的习性,进入了文明开化的阶段。
经过三皇五帝漫长的进化之后,中华文明进入了夏禹时期。
夏后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——夏朝,夏朝王族以国为氏,为夏后氏。
此时的夏后氏,不仅仅是中国,即便是整个地球上,恐怕也是最文明的部落集团。
但夏朝被商朝灭亡取代之后,其后裔子孙,就跑到北方去了,与那里的游牧民族一起从事着游牧、狩猎、逐水而居的生活。
今天,已经无法说清这段历史,也不能肯定北方大草原上不断崛起的游牧民族部落,究竟是来源于哪里。
在同一个时间轴上,中原王朝经历了夏商周秦,进入了东西两汉,尽管分分合合,经历过反复的分裂与统一,但始终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。但流落到北部草原的那支兄弟,依旧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放牧着牛羊,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。
他们曾经非常强大,也几乎灭亡过大汉帝国,但最终还是被大汉民族赶到了荒漠之外,不见了踪影。
只有一小支匈奴进入辽东半岛,融入到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。
但随着宇文氏篡夺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,被建立隋朝的杨坚取而代之以后,匈奴经过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,就从中国历史舞台上彻底退出了独立的表演,融入到各民族之中。
蒙古族的崛起
在匈奴衰落之后,鲜卑人迅速进入了蒙古草原,与匈奴不断混血通婚,成为了草原新的霸主。
此时的中原王朝,已经“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”念叨了上千年,但北方鲜卑等游牧部落,还在过着只有名字,无姓无字的原始生活。父亲死了,儿子则以后母为妻;长兄去了,弟弟就以他的妻子为妻。
说到蒙古人,他们的直系祖先就是与鲜卑、契丹人同属一个语系的室韦部落。
在匈奴称霸草原的时候,蒙古人还不知道躲在沙漠中哪个沙丘里饮马血。
隋唐时,蒙古人的祖先室韦部落,分布在契丹之北、鞑靼之西、突厥之东,也就是洮儿河以北,东起嫩江,西到呼伦贝尔的区域内。唐朝贞观年间,室韦部落臣属于唐朝。
大约在九到十一世纪,中原王朝进入唐宋时期,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,其富庶、文明程度可谓举世无比。
而此时的蒙古族,才逐步西迁,游荡到斡难河、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三河上游,被称为合木黑蒙古,接受着辽和金的统治,继续着像古老的匈奴一样游牧的生活。
不必说像宋朝《清明上河图》记载的那样繁荣昌盛,就是耕种、使用铁器也还不会。
但就是这样的民族,却意外的迅速崛起了。
十二世纪时,蒙古族大部分依然从事狩猎游牧,只有少数部落经营农业。
这时,他们开始通过与中原地区的贸易,获得了大量的铁器,推动了生产发展的同时,大幅提升了军事战斗力。
金泰和四年(1204年),蒙古诸部落首领铁木真经过频繁的战争,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。
泰和六年(1206年),铁木真被推举为“成吉思汗”,在漠北建立了蒙古帝国。
之后,成吉思汗先后灭掉了西辽、西夏、花剌子模、金朝等政权。
1271年,忽必烈改国号“大元”,次年定都大都。
1279年,崖山之战,大元彻底灭亡了南宋流亡政权,统治了整个中原地区。
之后,元朝持续对外扩张,进攻日本、缅甸、越南、瓜哇等国,但均遭失败。
元朝中期,皇位继承紊乱,政变频繁,政治始终没有走上正轨,而且汉化迟滞,发展不前。
元朝后期,政治腐败,权臣干政,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。
就是这样一个野蛮、毫无开化的民族,却统治了中原地区近百年,把华夏文明带入了苦难的深渊。
1368年,在各地反元起义的浪潮中,朱元璋最终取得了胜利,建立了大明王朝。将蒙古人重新赶回了草原和沙漠中,继续他们祖祖辈辈从事的游牧生活。
但明朝建立后,中原地区却是一片狼藉,时人和后世的感觉,就是“恍如隔世”。
蒙元的统治,虽然仅仅过了98年,但却彻底摧毁了几千年中原地区的一切,让中原地区穿越回到了野蛮的部落时代。
蒙元王朝对中华民族的摧残
首先是蒙元的统治,导致了中原地区政治、文化的断层。
尽管在之前的历史长河中,中原地区屡屡遭受北方外族的入侵,也经历过南北朝、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局面,但中华民族的根还在。特别是中华民族强大的融合性,致使任何民族要统治中原,都必须接受汉化,最终融合在中华民族之中。
但蒙元的统治除外,中华民族几乎是亡国灭种,彻底断绝了中华文明的延续。
目前网络上流行的“崖山之后无中国”,基本可以说明蒙元对中原文明摧残的程度。
以汉族为承载主体的儒家士人,在蒙元入侵后遭到了惨烈的迫害。这种文化上的撕裂,具体表现在原本极为开明的政治生态链,重新复辟为极度野蛮的部落专制统治。
其次是蒙古人的入侵,打断了已经出现的南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趋势
春秋时期的管仲,就提出了“士农工商,四业分居”的政策。当时虽然有稳定社会秩序,保障各业均衡发展的积极意义,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这一政策日益出现了其局限性。
南宋时期,已经出现了欣欣向荣的资本主义经济方式的自由经济萌芽,这是最为先进的经济方式。但在蒙古人一统中原后,却实施了等级森严的经济发展制度。
试想一下,如果没有蒙古人的入侵,中国就此走向资本主义,那今天的中国究竟是一种啥情况呢?
岂不就是世界上只存在两个国家,那就是中国和外国。中国排第一,外国排第二,没有第三。
但蒙古人却重新拾起了早就被中原王朝抛弃的管仲那一套,而且实施了等级更为严格的制度,彻底把最为先进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。
蒙古人为防止汉人造反,实施严格的农户、商户、兵户等世役制度。简单地说,就是出生在兵户家庭,祖祖辈辈当兵;出生在农户,就祖祖辈辈做农民,这不是扯淡吗?
第三是在民族政策上,严格确立了蒙古人、色目人、汉人(契丹化的汉人)、南人(正统汉人)四个等级制度。
真正的汉人排在最末位,蒙古人杀掉一个汉人,只赔偿一头驴就行了;而汉人杀掉一个蒙古人,必须抵命,甚至是全家抵命。
尽管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也讲求“华夷有别”,但从没有对异族人采取民族歧视政策。
无论是强盛的汉朝还是大气磅礴的唐朝,对各民族始终是一视同仁,只要具备能力就可以入朝为官。
就如汉武帝驾崩时,以匈奴人金日磾为首席辅命大臣,唐朝时期少数民族入朝为官,更是不胜枚举。
但蒙古人几乎全部剥夺了汉人治理国家的权力,除了那些铁杆的汉奸为蒙古人服役之外,整个汉人都处在蒙古人的奴役之下。
同时,严格通婚制度,禁止汉人与蒙古人通婚。而且在官场上拒绝使用汉语,拒绝汉化,企图割裂中原文明,全盘草原部落化统治。
在着装方面,也抛弃了峨冠博带的正统汉服,皮草成了唯一的时尚。
这让大汉族人民情何以堪?
历史的车轮终将会走过一切,无论辉煌、繁荣还是灾难;历史的黄沙终将会淹没一切,无论是荣耀还是惨痛的情感。
蒙古人的入侵,尽管短暂,但对中华民族及中华文明而言,却是一场浩劫。它留给中华民族的痛,绝不能仅仅看作是生活方式的改变。
今天,人们应该深刻反思这段历史,只有揭开这块伤疤,挤出脓血,再上点三七,才能恢复健康的躯体。
这段历史留给后世的警示
元朝入主中原,好比是温暖的春季,从西伯利亚突然南下的一场寒流,摧毁了所有的春意,含苞欲放的花朵凋零了,生机勃勃的苗木枯萎了,整个大地遭遇了一场浩劫。
一觉醒来,残花败柳,面目全非,惨不忍睹。虽然阳光恢复了灿烂,却永远无法驱散心理的寒凉,给人以恍如隔世的感觉。
历史上文明与野蛮始终在永无休止的碰撞,但无论多么高度的文明,都经不住野蛮的屠戮。
可悲的是,要让文明延续发展,必须要依靠野蛮的力量。
因此,必须要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念: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是野蛮的暴力,而是高度文明的保障,也是文明的象征。
这就是蒙古入侵中原留给后世永远的教训。
但还不仅仅这些,蒙古人能够征服中原地区,而且奴役近百年,但始终没有能够征服日本、缅甸、越南、瓜哇等地区,其中的原因,这才是今天我们需要真正反思的地方。
与本题无关,豹眼也就不多说了。
注:图片来自网络股票配资收费,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,以便删除!
发布于:天津市